前陣子,有個朋友打電話來,語氣裡帶著一種難以形容的懊惱。他說,媽媽被詐騙了。那是一種很典型的手法,自稱檢察官的人打電話來說她涉及某案,需要協助配合調查。媽媽平時省吃儉用,手機也不太會用,但那天竟然就這樣把卡號和存款都交了出去。
我沒有多問,只是靜靜聽著他說完。然後他問我一句:「她明明不是笨的人,怎麼會這樣?」
我想了很久,然後說:「她不是笨,只是太有性格。」
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在找台階,但其實是很真實的人性觀察。人不是因為愚蠢才會受騙,而是因為每個人,都有他獨特的性格。而詐騙集團,就是靠這一點,在人與人的縫隙裡,設局下網。
我們團隊長年在做一套叫「十色性格」的研究,從行為、語言、反應模式去分析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性格傾向。這不是為了貼標籤,而是希望我們能更認識自己,知道在哪些時候,我們的善良、效率、自信或謹慎,可能會成為一種被利用的破口。
這篇文章,想跟你聊聊這十種性格,哪些容易中招,為什麼會中招,又可以怎麼保護自己。
那些最容易被騙的人,往往是社會上最「好」的人
我們先來說說那些最容易中招的六種性格。這些人,不是頭腦不好,而是心太軟、行動太快、太想幫忙、太想成功、太信制度或太相信自己。
第一種,是紅綠型,也就是我們說的「協調者」。這類型的人最重人情,最怕讓人失望。如果LINE裡突然跳出一個熟人帳號說「我出事了,你能不能幫我轉個帳」,他們可能會猶豫一秒,然後就做了。因為他們不願意萬一對方是真的,自己卻選擇袖手旁觀。
他們常告訴自己「幫個忙又不難」,但忘了詐騙最會用的就是「關係」和「情感勒索」。這樣的心軟並不可恥,但需要學會先確認真偽,才能真正幫到人,不讓愛心被利用。
第二種,是紅藍型,「策略者」。這類人腦子動得快,也自信。對於「只要今天行動就能獲利十萬」這類話術,反而會覺得自己能識破陷阱,不會那麼容易上鉤。但也正因為自信,一旦覺得這機會有機會,就會忽略查證這件事。
他們容易誤以為「這樣的機會我最懂」,忽略了資訊可能經過包裝與操控。提醒這類型的人,不是要他們懷疑一切,而是設一道決策程序,讓判斷力不再孤軍奮戰。
第三種,是紅色型,也就是「推廣者」。樂觀、熱情、喜歡新鮮事是他們的日常,看到網路直播說「這個產品只限今天晚上買到」,他們就很容易一個衝動下單,卻不知道背後的網站早就不是正規平台。
他們追求即時滿足,也相信「試試看不會怎樣」。但詐騙正是抓住這樣的心理,讓人一秒刷卡,事後才發現無法退款。紅色型的人只要願意多一夜冷靜期,損失往往就能避免。
第四種,是綠色型的「支援者」。這種人特別怕惹麻煩,也怕被責備。他們對公權力特別敏感。接到自稱警察或法院的電話,語氣嚴肅說你帳戶涉及詐騙,這類型的人會很快進入慌張狀態,不敢質問,只想快點配合。
他們不是不聰明,而是過度尊重權威,不敢懷疑看起來「很有制度」的說法。這時最需要的是一個冷靜的陪伴者,一句「我們一起確認看看」,可能就能擋下一筆損失。
第五種是綠藍型,「策畫者」。他們一向講規矩、照制度,也喜歡一切有條有理。但正因如此,當對方以「公文」、「通知」、「罰單」為名義送來一封看起來很正式的簡訊時,他們會覺得自己應該處理,反而陷入陷阱。
這類人天性謹慎,怕自己漏掉什麼責任,偏偏詐騙最擅長模仿「流程正確」的樣子。提醒他們:凡是要你輸入帳號、密碼或付款資訊的連結,都該繞回官網再查一次,這是保護自己的基本功。
第六種,是黑紅型,「推動者」。這類型的人最不喜歡拖泥帶水,重效率也重成效。他們會相信「高報酬」、「內部機會」、「只給你這個名額」這樣的話,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值得,也有實力把握機會。只不過,詐騙集團最懂這種「你是特別的」的心理。
他們的成就慾與自信很容易被操縱,尤其當對方說「只有你有資格」時,就像打開了專屬的誘惑開關。推動者要記得:真正的好機會,不會怕你查、不會趕你做決定,給自己一天,給風險一個出口。
有些人比較不容易受騙,但絕不是免疫
相對來說,有四種類型比較不容易受騙。他們的共通點是:會懷疑、會查證、不衝動。
黑色型的「開創者」就是這樣。他們習慣質疑一切,什麼事都要自己掌握。人家越催他越慢,越裝熟他越疏遠。這樣的性格,讓詐騙話術難以下手。不過要注意,一旦騙局用的是「挑戰你」、「限時限量你有格進入」這種激將法,他們有時也會因為自尊心而上鉤。
這類人在日常中很能保護自己,但若對方語氣帶有挑釁或暗示「你若不行就算了」,反而會激起他們的決策衝動。提醒這類人:真正的聰明,是能分辨「挑戰」與「操縱」,你可以很強,但不必急著證明。
藍色型的「分析者」講求邏輯、重視事實。他們會把對方的話一條一條對照,聽聽有沒有矛盾。但如果詐騙手法太過專業、用很多技術術語堆疊,有時會讓他們誤以為這是真的金融體系,反而被蒙混過關。
這類型的人信數據、重證據,卻也可能因「過度專業包裝」而降低警覺心,尤其對方表現得像一位專業顧問時。提醒他們:專業不是安全保證,凡是無法讓你查到公開評價、資料來源模糊的服務,仍要保留懷疑。
黑藍型的「改革者」不只懷疑,還會主動查證。他們是那種看到東西會打開網頁搜尋三次,還要問問周圍有經驗的朋友才放心的人。這樣的性格雖然保守,但在這個假資訊充斥的時代,反而是很好的保護罩。
然而也要注意,若查到的資訊來源過於一致或來自單一平台,他們也可能誤判為「可信共識」。提醒這類人:資料來源的多樣性、背後的動機、網站的營運者,都是查證時該納入考慮的環節。
最後是黑綠型的「整合者」。這類人不會被表象騙走,會看整體、評估長期風險。只是,他們如果太相信熟人推薦,或是「這是董事長交代的案子」,可能就會因信任而放下防備。
這類人擅長系統思考,也懂風險管控,但在人際網絡裡,反而會為了「顧全大局」而壓下本能的懷疑。對這樣的人,提醒是:即便是內部推薦,也應設立一套自己的判斷標準,讓信任有流程,而非憑情感即決。
性格沒有對錯,只有你知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
聽到這裡你可能會問:「那我該改變我的性格嗎?」我想說,不用。性格沒有對錯,有的只是了解與不瞭解。
你可以熱情,但要知道在轉帳前查證。
你可以重感情,但要知道該拒絕的時候就該拒絕。
你可以有效率,但不要為了快,忘記安全檢查。
你可以守規矩,但也要有勇氣質疑一切「看起來像真的」。
你不是笨,你只是太善良、太信任、太想成功。可惜的是,詐騙集團最懂這些。所以,我們更要懂得自己,從性格裡找到自己的盲點,也找到自己的防線。
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哪一型性格,哪裡容易出問題,也許可以從這套「十色性格」開始。我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測驗,只要幾分鐘,就能看見你內在的傾向與風險點。
我們不是要你變得多防備世界,而是希望你能在保有善良的同時,也擁有判斷的智慧。因為,這世界詐騙的手法只會越來越多,唯一能守住的,是你自己的那條底線。而這條線,從你認識自己那一刻,就開始變得清楚了。